快過年了,我想來介紹一款之前設計的禮盒,我自己好喜歡,是收到禮盒吃完後絕對捨不得把它丟掉的那種(謝謝小福印刷)
禮盒裝的是柯亞很厲害的果醬(也謝謝柯亞讓我發揮)
和柯亞 Keya Jam(好食光)認識許多年,我們說好要重整品牌視覺大概也說了那麼多年,中間我一度懷疑兩個雙魚座是不是無法合作?直到柯亞在2019年出國比賽拿了大獎(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雙金獎),要帶著果醬去我曾經唸書、情感很深的英國,突然之間我們才又動了起來,也突然之間就對了
過了這麼多年,兩個人都有些變化,但也有一直都還堅持著的和喜歡著的事情。留下來的,就會是不變的初心,也成為品牌的精神。
浪漫的柯亞像位藝術家,只是她的創作媒材不是顏料而是水果。她對風味十分敏銳,除了保有台灣水果本身的特色,也會加入一些令人驚喜的風味。
之前聽她解說切水果的方式,什麼水果應該怎麼切、切什麼形狀、切多大⋯⋯才知道這些細工,實實在在地影響了果醬的品質。
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看到的一句話:藝術家要有哲學家的頭腦,詩人的心,工人的手。柯亞大學念的又是文學,用來形容她真的是再適合不過。
一開始我做了一幅如「職人精神」的圖像,整齊地排列出各式水果的切片,但感覺不對,太乖了!沒有火花,柯亞的果醬不是這樣的。
後來我將剪貼後習慣性留下的紙邊拿出來,憑感覺拼貼出另一幅作品,這才驚覺,這才是柯亞。
因為這十年來,柯亞一定嚐過了無數的水果,細心的切下每一片果肉,和吃下這些水果切剩的邊料。那些被切剩的、不成形的邊料,成就了她瓶中的果醬。熬煮果醬的過程中一定得經過無數的試驗,才能取得一個保有原味,但各食材和風味間極佳的平衡狀態。
這些過程、經驗、試驗精神和不斷地實作才是重要的,而不是要講完美的狀態。
所以主視覺就此定案,不完美的邊料成為禮盒的封面,而禮盒內的果醬,瓶身的貼紙設計則是使用幾何化的圖案去象徵完美的水果,被封存在這個瓶子中。